文/视频 三湘都市报全媒体记者 杨昱 通讯员 肖文婕
用自然砂石为原料,“临摹”张家界的奇山秀水、民俗风情,天子山御笔峰栩栩如生出现在画板上,这便是张家界的砂石画。画家孔菁萍惊艳于张家界的美景,用一幅幅精美的砂石画记录、推荐“国际张”。10月30日,记者采访了这位湘女画家,看她如何为砂石赋予生命力。
孔菁萍(右)正在演示砂石画的制作。 通讯员供图
被美景吸引,创办砂石画院
“这些画用多彩的石英砂石、植物等天然元素制作而成,是我与李军声独创的砂石画。”孔菁萍优雅地抬手,介绍起将张家界自然风景和民俗风情融为一体的砂石画作品。
根据石粒、石块形状、颜色和大小的不同,将砂石铺在画板上,组成各种各样的图案。然后取出一个玻璃框固定起来,往墙上一挂,与用颜料、水彩画出来的绘画作品相比,更显立体,呈现出自然的神韵。
砂石画与张家界的缘分,从1988年开始。那一年,孔菁萍和李军声到张家界写生,为眼前的奇秀山水所惊叹。孔菁萍当即提议,要将张家界的美景“装”进砂石画,向更多外地朋友推荐这里的美景。
回到长沙后,孔菁萍将拍下的一张张风景照用砂石画还原,进行艺术加工,深受买家喜爱。2001年,两人索性到张家界创办了一家砂石画院。
就这样,满怀着对砂石画和张家界的情感,孔菁萍将艺术与市场相结合,将文化与旅游相结合,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文化旅游产业之路,如今已成为张家界乃至湖南的一张艺术名片。
在湖南张家界军声画院,砂石画的创作过程吸引了不少孩子的关注。通讯员供图
砂石与“科技”擦出新火花
孔菁萍的砂石画,并非简单地将不同颜色的砂砾拼凑在一起,其中也暗藏着科技的魔力。
自2001年创办军声画院,孔菁萍就开始组织研制出了陶瓷系列、屏风系列、门窗系列等不同规格和不同形式的砂石画系列,相关产品逾千种,年生产本土及外埠各类题材砂石画上万幅,有着“环保画种”“绿色画种”的美誉。
“我们每年会将主营业务收入的4.3%用于技术和产品研发,引进先进的设备,研究砂石画的传统工艺,引入人工智能等高精尖技术,将传统砂石画工艺与现代智慧工厂建设相结合,以科技创新提升品质与效率。”孔菁萍介绍,与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一样,传统砂石画工艺也可以做到“高精尖”。军声砂石画研究院先后获得《一种砂石画绘画颜料的制作方法》《一种环保仿树脂改性泥胶》等发明专利5项,《采用传统锯木机加工燕尾榫槽、榫杆制作榫卯画板的支架》实用新型专利1项,拥有国家专利12项和受理发明专利1项。
如今,研究院平均每年创作5000余幅砂石画,年营收超3000万元,获评湖南省科普教育基地、湖南省小巨人企业、湖南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湖南省民营企业500强等称号。
宣传“国际张”,砂石画走向世界
随着张家界旅游业的发展,孔菁萍的砂石画也逐步走向世界。
1992年5月2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委派桑塞尔、卢卡斯两位博士对中国武陵源进行考察验收。期间,两位博士对砂石画的绘画形式高度赞赏。同年12月,联合国世界遗产委员会正式将武陵源风景名胜区列入《世界自然遗产保护名录》,而砂石画也有幸为张家界的美景架起了文化宣传的桥梁。
这一年,砂石画远销美国、日本、韩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数十个国家,收获了一批批忠实的粉丝。2004年,来自印度尼西亚的黄先生,就因一幅砂石画《路·豪》勾起乡愁。不巧的是,孔菁萍正准备带这幅作品前往中法文化年巴黎画展。
“80万卖给我吧!”黄先生说,他正准备修建一个中国艺术美术馆,想将这幅作品收藏起来。孔菁萍婉言相拒,并找出邀请函和去往法国的护照。无奈之下,黄先生带走了另外的作品《天门曙光》。也正因这一次购画的遗憾,让黄先生成为孔菁萍的铁杆粉丝——之后的20年时间,他每隔两年便会来张家界寻画。
“以画笔筑梦,坚持科技创新,让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孔菁萍说,这是她创业的初衷,也是最终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