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企业家及企业家精神概念的阐释

2024-09-06 来源:意榕旅游网
企业家及企业家精神概念的阐

企业是一个社会的经济细胞,是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在现代市场经济里充当着微观主体的角色。企业家为企业而存在,企业家角色是企业人格化的象征,企业家是企业价值增长的重要源泉,是经济增长的原动力。而企业家群体所具有的特殊的精神特征、品质素质是随着企业家角色的历史发展演变而发展丰富起来的,研究企业家精神,就要先理解和把握企业家的概念。

一、 企业家概念的演进

“企业家”(Entrepreneur)一词在16世纪早期出现在法语中,指用于领导军事远征军(武装探险、开拓殖民地冒险)的人,后来泛指从事冒险活动的人。最先给“企业家”一词下定义的是18世纪中叶的法国作家贝利多尔,他定义为“按不固定的价格购买劳动力和物资,而按合同价格出售产品的人”。而最早把“企业家”这一概念用在经济学中的是法国经济学家理查德·坎梯龙,他在1775年《商业概览》一书中将企业家定义为承担经营风险的人。这一概念后经穆勒在英国加以大力推广,得到广泛的传播。于是,“企业家”便成为经济学乃至其他学科如社会学、管理学、文化学、心理行为学等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

不同学科对企业家概念的内涵有不同的界定,即便在经济学界,因研究的视角和出发点的不一致,得出的解释也就不尽相同;而且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当时人们对企业家涵义的认识也各有不同。 企业家理论的研究大致经历了古典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不确定性和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研究、现代企业理论(如交易费用、代理理论等)阶段。现在笔者根据国内外相关文献对企业家的论述,归纳企业家这一概念主要有以下几种论断表述(见表1-1)。

表1-1 企业家内涵界定的不同观点和主要代表人物

企业家涵义与界定 1.企业家是简单生产要素 2.企业家是冒险家 3.企业家是创新者 4.企业家是经营管理者 5.企业家是提高企业效率的组织者 6.企业家是资产所有者与经营者 7.企业家是套利者、是创造价值的人 8.企业家是企业决策者 9.企业家是高级的异质性人力资本 主要学派或代表人物 企业家与资本、劳动、土地等生新古典经济学理论产要素一样,是第四种生产要素 (如马歇尔) 不承担风险就不能称为企业家,马歇尔,奈特 企业家是克服不确定性的冒险家 企业家是市场均衡的创造性“破熊彼特 坏者”,是实现要素重新组合的人 企业家是企业经济管理的专家,萨伊,科斯 配置资源使得企业形成生产能力 企业家是克服X低效率的企业组列宾斯坦 织者 企业家是资产所有者兼经营者,即所有者型资本家 企业家是通过恢复市场均衡而获利,发现并抓住机会的套利者;企业家应具有合作精神 企业家是专门就稀缺资源的配置做出判断性决策的人 企业家不是一个固定职业,是企业经营管理者群体,企业家人力资本具有异质性(获利能力递增的特点) 马克思,张维迎 哈耶克,柯兹纳 主要观点 卡森,德鲁克 舒尔茨 从各个经济学家对“企业家”概念的表述解释来看,对企业家理论的研究成果是非常丰富的,研究的历史也较长,但是至今仍然存在没有形成系统理论体系的问题。有从功能或者说是职能的角度来界定的,有从素质的(包括能力素质的、精神素质的、心理学的、身份的等)角度加以界定的,有从人力资本价值角度来认识的,我们由此看到,企业家这一概念并不是一个单一内涵概念,而是有着多维的、多层次丰富内涵的系统性概念,因此,绝不能只是从某一方面来理解它,否则就不能全面地完整地认识和解释这一历史和现实中形成运用的概念。

下面,进一步对企业家概念的进行历史的动态的考察,以期达到更深刻的感性的认识。

二、企业家的历史发展轨迹及定义

从对西方经济历史发展进程的考察,企业家的发展大致经过了四代:第一代企业家是指近代企业阶段(15世纪到19世纪末)的资本家。在这一时期资本主义处于自由竞争阶段,他们是资本主义企业的创始者,敢于冒险又富于创新精神,发现并开掘潜在的市场,第一代企业家是资本与开拓精神、冒险精神的统一体;

第二代企业家是以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处于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的垄断资本家为代表的。资本主义的产业革命掀起了合并扩大企业规模的浪潮,那些吞并其他企业,建立大规模经营的巨型公司的石油大王、铁路大王、钢铁大王、汽车大王等垄断资本家巨头成为第二代的企业家。这一时期的企业家是资本与创新精神的高度统一。第一代和第二代企业家是集所有权与经营权于一身,因此可称为资本家式的企业家或传统企业家。

第三代企业家是指20世纪中叶以后的法人资本主义时代的现代职业经理人员。由于垄断资本不断进行新的企业合并,形成了一批混合联合公司和跨国公司,一个垄断资本集团所属的企业不但数目众多,而且生产的产品种类和经营项目繁杂,采购和营销地域广阔,这样一个垄断资本家巨头或者一个家族少数的几个人要管理协调如此众多企业就不可能了;同时,由于公司法人制度和资本市场的发展,也极大地削弱了少数大资本家对公司的控制,使得所有权和经营权高度分离,大批具有丰富决策管理才干的职业经理也应运而生,他们是专门从事经营管理的专家,可称为职业企业家,普遍具备创新精神、掌握企业的经营控制权、承担着经营风险并获得激励的收益的特殊阶层。

第四代企业家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创业家和当代职业企业家,现在国内外理论界对他们的研究十分活跃。在知识经济发展的近二十年里,创业家和创业者已经极

大地改变了世界经济的格局,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的成功事实证明了拥有知识和技术创新能力的新一代创业家的全新的价值。创业已经成为美国经济持续增长奇迹的“秘密武器”,微软的比尔·盖茨被称为“美国的新英雄”。身份和财富不再是他们必备的标志,而拥有现代工商业、金融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管理经营知识与才能,承担技术创新风险和分担经营风险,引领着知识技术的发展潮流,这成为当代企业家的典型标志。尤其十风险投资业和资本市场的极大发展,使得当代创业家、创业者和职业企业家大量涌现。

如前所述,经济学家们对“企业家”这一概念从不同的研究角度和视野,比如从创新职能、风险承担职能、行为特征、精神素质、价值特征等方面作出了多种定义,这些定义都有可取的成分,但都有片面之处。笔者通过比较来看,熊彼特的创新理论关于企业家是“创造性的破坏者”的观点,准确地抓住了企业家概念的核心和要害,他认为企业家精神即是“经济首创精神”揭示出了本质。尽管这一定义存在着不足和局限,但是离开了这一点,我们就根本无法对企业家做出描述和分析。再如,对是否承担风险,经济学家们有不同的观点,笔者也认同“管理学之父”彼得·F·德鲁克说的任何参与各种经济活动的人都要承担相应的风险,企业家应承担与其行使权力对称性的风险职能,企业家承担风险可以对其产生激励效应。

笔者认为,创新是企业家区别于其他管理者的本质特征,创新不必然地带来风险,但经营风险出现总是归根在于内部或外部企业家们的创新行为,因而企业家为自己的创新承担风险,应是企业家创新职能的内在要求,这是符合经济活动的基本逻辑的,即责权利相统一,才能保证激励的有效性。如果不承担风险,那么企业家在追求自身效用最大化的驱动下,其创新活动就没有约束,道德风险问

题就会马上突出出来,造成社会福利的极大损失。

基于前人的表述和相关的分析,笔者从企业家的内在本质属性和经济活动的外在连接把握这一概念认为,企业家就是自身具备经营创新能力并在企业中承担经营风险、获取经营收入和风险补偿收益的企业经营管理者。企业家就是企业人格化的象征,在企业组织的经营管理活动中处于最高地位。这样的定义,就使企业家成为创新职能和风险承担职能的复合人格角色和完整意义上的权责利的统一体。

正如张维迎对企业家的定义就是从权责利统一的理解上论述的:“所谓企业家,就是承担经营风险,从事经营管理并取得经营收入的人格代表。这样定义的企业家是作为一个责权利的统一体而存在的。承担经营风险是一种责任,从事经营管理是一种权力,取得经营收入则是一种利益。只承担风险、取得收入但不从事经营者不能称为完整意义上的企业家;同样,只从事经营管理而不承担风险和取得经营收入也不是一个完整意义上的企业家。”在本文对企业家的定义中,实际上对企业家的属性做出了规定,经营创新能力是企业家的自然属性,承担风险取得补偿收益是企业家的社会属性。创新能力是企业家内生的、本质性的,这种禀赋是先于企业经营活动而存在的,是企业家区别于企业普通雇员、一般管理人员和职业经理人员的本质规定性,创新是企业家成长和发展的第一推动力,是企业家实现企业经济和社会价值创造的活的源泉。而承担风险职能是企业家本质职能的必然的要求,属于社会经济发展中制度性的安排,是外生性的,通过这一职能实施的制度安排便可以对企业家激励相容,实现委托人的利益和社会福利的增长。

对“企业家”这一概念的理解,既要把握经营创新职能和承担风险职能的是统一的,对称性的,责权利的统一体;又要理解为是一个动态的概念,不以其经

营的企业规模的大小或者企业发展阶段作为标准,体现为在职业的流动过程中不断地学习锻炼和施展其创新能力;还要理解为把拥有内生性的私人性质的无形资源(人力资本)和外在的制度性安排结合起来的人,才能是现实中的企业人格代表,构成有着现实意义的企业家群体。 三、企业家精神的概念

以上对企业家概念的阐释.为我们理解和研究企业家精神堤供了相关的理论基础,然而究竟什么是企业家精神企业家精神究竟包括哪些内容呢

在普遍的理解上,企业家常指具体的人,而企业家精神,通常指抽象的企业家概念,即企业家们的共性所在,西方发展到19世纪,人们将企业家具有的某些特征归纳为企业家精神,在英文术语使用上,企业家(Entrepreneur)和企业家精神(Entrepreneurship)常常互换。

长期以来,企业家的概念通常是从商业、管理及个人特征等方面进行定义。进入20世纪后,企业家概念的抽象——企业家精神的定义就已拓展到了行为学、心理学和社会学分析的领域。而在当今西方发达国家,企业家转到政府或社会组织工作非常普遍,也不断提出和实施用企业家精神来改造政府服务工作和社会管理工作。

首先,从“企业家精神”这个术语的内涵上分析,精神首先是一种精神品质,“精神首先是一种思想形式,是一种驱动智慧运思的意识形态,”但“精神不完全是仅仅表明个人意识状况或过程的心理的、主观的概念,精神相对于意识,它似乎应该是对意识的一种价值抽象。”企业家精神也是表明企业家这个特殊群体的所具有的共同特征,是他们所具有的独特的个人素质、价值取向以及思维模式的抽象表达,是对企业家理性和非理性逻辑结构的一种超越、升华。企业家群体独有

的显着的精神特征就和其他群体特征区别开来,人们日常也把它看作是成功的企业家个人内在的经营意识、品质、胆魄和魅力,并以此为标尺可以识别、挑选和任用企业家。

从前文笔者对企业家概念的分析来看,作为企业家私人信息的内生性的经营创新职能具有最为核心的本质规定性,企业家的劳动属于创新劳动,那么抽象出不同企业家的个性特征而形成的企业家精神就必然地要体现出经营创新能力和品质。只有创新,才能打破市场均衡,建立新的体系结构,产生增量价值,实现经济增长。在很多研究企业家的经济学家那里,多将创新精神作为了企业家的代名词。

但是,我们可以在此反问一下,创新精神是不是由企业家专属的呢显然不是,创新精神是作为有思维意识的人类的一种自然禀赋,而不属某类人所专有,也不以财富、地位来作为衡量创新精神的唯一尺度;另一方面,技术发明、科研开发、艺术创作、文化教育等等涉及到一个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生活等各个方面的人类活动,要实现发展,都源于创新活动。企业的发展,源于企业家精神,源于企业家的创新活动,但企业家精神只有通过社会制度的依托,才具有现实意义。一是要赋予企业家支配控制企业资源的权力,通过委托——代理关系,以契约形式予以确认,这才使企业家精神有价值体现的现实制度条件,通俗的讲就是对于拥有企业家才能的人,首先他要被识别和挑选作为企业的领导和经营者;二是制度的安排要让企业家为自己的创新活动所带来的风险与他承担的责任相对称,也就是社会制度保护并激励企业家通过冒一定的风险来完成创新活动,实现企业价值创造。“敢想敢闯敢干”的意识品质实际上就是外部压力下企业家精神状态的形成的必然的结果。正如池本正纯认为的“所谓企业家精神的本来意义是率

先负起承担风险的责任,克服不可靠性这一障碍的决心比任何人都坚决果敢。”不承担风险,不能称为企业家,承担风险是企业家与理论家、艺术创作人员、科学发明家和技术研发人员等的根本区别。所以,创新精神和承担风险的精神要统一起来,才可以界定为企业家身上体现出来的独有精神品质的基本属性。

其次,从外延上看企业家精神有非常丰富的内容,许多学者都对此做过论述,比如萨伊曾把企业家将知识应用到具体目的和操作上作为企业家精神的一种体现;科兹纳则强调了企业家精神利用市场内潜在的获利机会这一方面;熊彼特认为企业家精神即“经济首创精神”是实现“新组合”的原动力,是为建立以自己的家族核心的私人企业王国而发挥出来的创造力与坚强的意志;马克斯·韦伯则讲企业家从事企业经营活动是出于一种“敬业精神”,这种精神源自于对“神召”的感悟;哈耶克认为企业家是“人类合作的扩展秩序”的代表,应该具有使大家合作工作的精神感召力等等。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企业家精神是一个非常广义的概念,包含着非常丰富的内容,很难对它下一个标准的、永恒的定义。从狭义上来讲,企业家精神(entrepreneurship)是企业家这个特殊群体在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中形成的,以企业家自身特有的个人素质为基础,以创新精神为核心的,以风险承载精神为标志的一种综合性的精神品质和意志。对于企业家群体而言,企业家精神展现为这个特殊群体的共同的本质特征和职业属性。

在人们日常经济社会生活中,企业家精神象征着一种与普通人明显区分的个人禀赋,而不仅仅体现为实际财富或地位的多寡高低,这种禀赋使得企业家自然成为社会福利增进责任的主要承担者,成为推动经济发展与制度变迁的强大动力。企业家是企业人格化的象征,企业家精神是企业家的标尺。

四、企业家群体的精神特征

虽然企业家精神属于企业家私人信息的内在的心理特征和品质,不同的企业家有着个体差异性,但是我们仍然可以从他们的共性上提炼出带有普遍性的精神特征,国外学者通过对成功企业家调查比较,对他们赖以成功的精神动力及表征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从中获取了科学的令人信服的结论。国外的研究有较长的历史,其研究状况见表1-2

表 1-2 成功企业家精神特征研究 日前 1848 1917 1934 1954 1961 1963 1964 1965 1965 1971 1971 1973 1974 1974 1977 1978 1980 1980 1981 1981 1982 1982 研究者 米勒 韦伯 熊彼特 沙腾 麦克里兰 大卫斯 皮克尔 李兹格 斯克诺几 伯尔蒙 哈尔勒德及艾伯德 温特尔 玻兰德 李勒斯 甘斯 梯蒙斯 企业家精神特征 承担风险 正式权威之源 创新,首创精神 勇于承担责任 承担风险,成就欲望 雄心勃勃,需求独立,承担责任,自信 支配/智慧,人际关系,沟通能力,技能 好风险,独立,社会赏识,仁慈,领导 诚实,权力激励,明确厉害关系 评估风险 成就欲望,自主,雄心勃勃,权力,社会认可,创新/独立 权力欲望 注重内部控制 成就欲望 个人价值实现 支配/自信,目标导向,适度冒险,注重控制,首创/创新 布鲁克汉斯 冒险嗜好 瑟克顿 能力强/雄心勃勃,积极调整心态 麦斯空和蒙坦拉成就,占有,自主,坚持,控制 里 维尔西和怀特 有控制欲望,寻求承担责任,自信/支配,迎接挑战。适度冒险 董科尔伯格和库成长,独立,独具匠心 帕 威尔其和杨 控制,接受创新,自尊,雄心勃勃 大量的研究还可以将企业家精神特征开列出很长的单子,不同时期和不同的研究视野让研究者的结论不尽相同,现实中的大部分成功企业家可能只是具备其中的一部分特征,而许多具有完全或覆盖那些特征的人并非一定就能够成为成功企业家,因为研究者的结论是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属于归纳性概括性的结论,不可能完全掌握了现实复杂的情况。笔者也试着从理论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力求接近和把握企业家精神的本质特征表现,总结关键几点如下:

A 有成功的信念,强烈的使命感 B 创新和改革的意识及能力强 C 自信(自我中心)、支配欲望 D 有把握的冒险,善于从失败中学习 E 责任感强,人际沟通及感召力 F 足智多谋,有管理技能 五、企业家个体素质

对于某个企业家个体而言,企业家精神在他身上体现得如何以及他怎样展现了特殊的精神风貌,从其个体条件和特征的角度,我们观察和评价的指标可以采用企业家素质来衡量。素质也即是特征,企业家成功的道路各不相同,但是在观念、气质、能力、性格等方面却有着共同之处,这些特征铸造了他们的成功。以下对照比较美国、日本、德国企业家的素质来分析: (一)美国、日本、德国企业家的素质分析 1、美国企业家素质分析。

20世纪70年代,美国管理协会用5年时间,从4000名企业家中选出1812名最成功的企业家,将其基本素质归纳为19项:(1)工作效率高;(2)有主动进

取心;(3)逻辑思维能力强;(4)富有创造性;(5)判断力强;(6)有较强的自信心;(7)能辅助他人,指导其工作;(8)以身作则,遵守规章制度;(9)善于使用个人权利;(10)善于动员群众力量;(11)善于利用交谈开展工作;(12)关心下级乃至其家庭生活,建立亲密的人际关系;(l3)乐观豁达;(l4)善于同职工一起并肩苦干;(15)自制力强;(16)主动果断,能在思考后立即决定;(17)客观,能听取各种意见;(18)能进行正确的自我批评;(19)灵活性强,勤俭艰苦。

1997年,美国评出了10大优秀企业家,他们具有5个特点:(l)能帮助企业确定某种切合实际的方向;(2)善于使有关合作者与自己密切合作,坚定已确定的方向;(3)创造条件给人以动力,激励员工全身心工作的能力;(4)掌握资本分配诀窍;(5)热爱本公司。 2、日本企业家素质分析

日本曾对企业家素质提出10项标准:(l)堪为全体职工的楷模;(2)头脑灵活,有预见性和洞察力;(3)品德高尚,见识广博,工作勤奋,基本功过硬;(4)有人情味,能考虑别人痛处,在部下、同事、上司、关系单位以及在主顾之间经常创造出一种令人满意的气氛,像磁铁一样吸引人;(5)仅仅把经营管理层的意向向下级传达是不够的,必须具有充分的信息和勇气,把全体职工的真正声音带到管理层,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6)具有把企业的收益与全体职工的利益联系在一起的信念;(7)自觉认清企业对社会应负的道义责任和其他责任,并在行动中恪守不误,严守信誉,在任何情况下,不为得利轻举妄动;(8)遇到困难不畏缩,不是先考虑“为什么”,而是考虑“怎样才能完成”,并有独创精神;(9)不先私后公,必须率先弃私;(10)对上级不阿谀奉承,不先做面子上的事,不文

过饰非。

3、德国企业家素质分析

德国的戈延格教授提出,2000年的企业家应具备10个方面的素质:(l)开阔视野,要具有全球性眼光;(2)要向前看,改进战略性思想;(3)将远见卓识和具体目标结合起来;(4)要有适应新的形势,不断变革的能力;(5)要具有较强的协调和沟通的能力和知识;(6)具有管理各种不同人物和各种不同资源的能力;(7)要能不断改进质量、成本、生产程序和新品种;(8)要具有创造性管理的才能;(9)要善于掌握情况、各种信息,并通晓决策过程;(10)具有准确的判断力,富于创新精神,并能造就社会新的变革。 (二)中国企业家个体素质分析

中国企业家协会和企业管理协会会长袁宝华认为,中国企业家应具备5条基本素质:(1)强烈的事业心;(2)能够正确处理职工、企业和国家三者的利益关系;(3)能够不断提高经济效率,确保企业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4)具有正确决策的能力,实现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5)是一个政治家和社会活动家,善于调节和解决企业内外部矛盾,调动好各方面的积极性。

着名经济学家魏杰认为,企业家身上有着一般人不具备的特殊素质:1、强烈的创新精神;2、从不停止的经济冲动;3、坚韧不拔的内在毅力;4、对市场变化的灵敏触觉;5、极强的复合素质。

笔者则认为,我国企业家至少应具备5个方面的基本素质:(1)思想素质。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事业心和高度的敬业精神。责任感是企业家对全社会和工作等所应承担责任的明确认识,可分为社会责任感、工作责任感、家庭责任感等,要求企业家以社会利益、企业利益、员工利益为重,表现为大公无私、正直、

人性化管理等。事业心是企业家的工作抱负,表现为以工作为享受、经营企业成为一种事业成功的内在需求、使工作本身就具有激励作用。强烈的责任感、事业心造就高度的敬业精神;这些内在动力能够驱使企业家拼命工作,是企业家市场成熟的标志之一,使得企业家全力以赴地经营管理企业,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最终取得企业与自身成功,并创造出一定的社会效益。

(2)身体素质。具有健康的体魄和充沛的精力。企业家不但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处理文件、主持会议,而且要协调企业内外部关系,与各方人士交涉,每一项工作均需要付出巨大的心力和体力,必需有健康的身体和旺盛的精力作为支撑,否则就无法适应中国特色国情下企业外部协调和内部管理的繁重工作。

(3)心理素质。企业家要情绪稳定、自信开朗、乐观豁达,成就欲强,坚强耐挫。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始终面临着激烈竞争而又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特别是当前我国仍处于市场经济的初级阶段,各项配套措施还不够健全,企业家必须乐观自信,对社会、对国家、对企业、对自己有信心,具有良好的自我克制、自我调节情绪的能力和自我激励的能力才能够不畏挫折。经受住各种考验和打击,胜不骄,败不馁;企业家必须心胸宽广,才能够吸纳不同意见,容纳各种不同类型人才,才能容忍人之不足和缺点,做到取人之长;企业家应时常进行自我反省,使自己的各方面能力不断完善与提高;强烈的成就欲会使企业家忍受企业与个人短期利益的牺牲,追求企业长期利益的最大化,同时实现自我价值。

心理素质,也可称作心理品质,指的是一个人的心理活动过程和个性方面表现出来的持久而稳定的基本特点。心理现象是每一个人都具有的一种精神活动,按其性质可以把它分为心理活动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两部分。前者包括人的认识活动、情感活动和意念活动,这三种活动相互影响,密切联系,构成人的心理活

动过程。后者包括人的态度、信念、兴趣、爱好、气质、性格、能力等心理特点,这些心理特征的综合,就是人们常说的个性,也就是个性心理待征。在企业里,我们常常可以看到不同类型的领导干部和企业家,他们有的性情温和,处理问题周密细致;有的粗犷豪爽,办事大胆果断;这就是不同心理素质的具体表现。这些现象说明,企业家的心理素质是一种客观存在,而且各有差异,它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不无关系,有时还很重要,不可小视。

进一步分析,心理因素对工作成就的影响是有科学依据和充分事实佐证的。美国心理学家特尔曼通过长时期、大规模的追踪研究,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个性与成就的关系大于智力与成就的关系,同样都是高智商的人,有的成绩卓着,有的一无所成,其中主要的原因在于个性差异。比如,特尔曼在100个男性被试者中,挑出成就最大的20%为一组,同成就最小的20%的人相比较,发现这两组人在智力方面没有什么差别,关键是他们的个性特征存在显着差异。成就最大的这一组人的个性特征是:有理想、谨慎行事、有进取心、自信心和不屈不挠精神,在最后完成任务的坚持性方面,也都明显地高于成就员小的那一组人。美国“卡鲁创业家协会”曾对75例美国成功的创业家做过仔细的研究,分析出11种“企业家的心理特征”:健康的身体;控制及指挥的欲望;自信;紧迫感;广博的知识;超人的观念化能力;脚踏实地;不在乎地位;客观的待人态度;情绪稳定;迎接挑战。

(4)能力素质。主要有:①创新能力,要求企业家能够对新环境、新事物、新问题敏锐感知并敢于承担变革与开拓的风险;②决策能力,要求企业家善于及时准确地掌握各种新情况,预测各种可能结果,做出正确决策;③战略管理能力,要求企业家具有战略眼光,能从总体上把握形势,既考虑当前利益,又考虑长远

利益,尤其是在某些特定情况下,能够着眼于长期目标,而不拘泥于一时一地的得失;④文化管理能力,要求企业家既能够塑造所在企业的积极向上的组织文化,如建立企业员工共同的价值观、培育团队精神、构建学习型企业等,又能够不断借鉴和吸纳其他企业的优秀企业文化,进行自身文化的丰富化;⑤信息管理能力,要求企业家善于收集、整理与分析信息,并使之系统化,力争在企业内外建立通畅的信息渠道,这是决策科学化的最重要基础条件;⑤人力资源管理能力,要求企业家善于发现人才、合理使用人才、主动培养人才;人际关系管理能力。

(5)知识素质。拥有较为丰富的企业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极为丰富的企业管理实践经验、本企业所涉及到的技术工艺知识,与一定的外语知识以及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

(三)企业家成长中精神、素质与机制的交互作用

一个出色的企业家应该具有全新的思想观念,健康的身体,强健的心理,卓越的能力,丰富的知识经验,优秀的品质。企业家应该兼备以上几方面的素质,这些素质综合表现在个体的企业家身上,就体现为某种精神面貌;我们看一个企业管理者是否具备成功企业家的潜在精神品质,就要从他的知识、能力、身体、心理等素质特征来具体调查和分析,并比较这些素质特征是否和外在的环境相符合。企业家个体成长中的精神、各方面素质因素与外部激励约束的机制环境相互作用,形成复杂的关系构成,其中企业家精神处于核心地位,它对其他各因素起到指导、传接和凝聚的作用,拿掉了企业家精神这一核心因素,就无从探讨企业家的本质内涵和属性。企业家素质、能力及其成长必然地受到企业家精神的影响,并且在一些情形下,企业家精神直接决定了企业家把握企业创新和寻找潜在机遇的能力能否得到有效的发挥和运用。正是因为企业家精神的核心地位和作用,有时候经

济学家和大众谈论企业家的素质或能力时往往就当成企业家精神来说了。见下图所示:

外部机制

知识 精神— 外部环境 能力 如果从企业家个体成长的动态过程来分析,那么通过学习、培训和实践中摸身体 心理 索,企业家的知识、身体、心理等素质转化为企业家潜在的人力资本,形成一种职业操作能力;在企业家精神的引导和外部激励机制的作用下,企业家发挥其天赋和能力,创造出个人和企业、社会的价值,实现其特殊的职能。如下图所示:

企业家精神 长期以来,我国不重视对企业家的激励和外部机制的建设,支撑许多成功的企企业家职企业家潜能 业家的更多的是他们自身敢于冒险、开拓创新、实现人生远大抱负的企业家精神企业家(人力资——领导班子每个人的事业心,但缺乏物质方面的必要激励机制。民营企业家刘机制与激励 汉章认为他之所以现在这样努力的工作是因为他有一种奉献的愿望,他是一个农民的儿子,受他们那个时代的教育的影响,讲的是报效国家(方向明,1997)。在计划经济时期和改革开放初期,众多企业家就是凭着一股闯劲甚至带有某些偏差的意识行为站立于经济潮头的;在外部机制不健全、法制不规范的情况下,也不断出现企业家用自身特殊的能力及权力去侵吞国有资产、违法经营、出现个人专权、“59岁现象”等情况。而且反过来看,良好外部机制与有效激励以及企业家群体的精神风貌对成长过程中的企业家素质、能力和人力资本投入发挥着重要的规范和引导作用,如何制定合理的机制与企业家激励制度,如何在规范的制度环境

中营造企业家群体精神,我们在后面作详细论述。

最后,准确理解企业家精神的功能既有助于我们规范企业家精神的概念本身,同时也有助于我们理解企业家精神成长与培养的重要性。企业家精神具有诸多功能,体现在对经济、社会和文化等方面的影响上。首先,企业家精神虽然不能直接创造经济价值,但作为衡量企业经营者是否是企业家的一个重要标准,在企业家选择和任用机制上具有指导意义,它也能够更好地激发企业家的潜力,使之以最佳的状态投身到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中,而且对企业家精神的培养也能从整体上提高企业家的素质,使之能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这是企业家精神在经济领域发挥其功能的集中体现;其次,企业家精神在社会方面的功能则体现在,虽然企业家精神代表的是企业家这个群体所特有的精神品质,但它对其他领域、其他的社会群体有着强烈的示范效应,企业家精神可以映射整个国家的整体素质,企业家精神所倡导的一些价值取向和原则也成为其他社会群体学习的风向标;最后,企业家精神对文化的功能则体现在,企业家精神其实也可以被看作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它体现的是企业家的优秀品质,这对营造一种良好的、积极向上的社会文化氛围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