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1世纪是信息技术时代,网络已成为大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最主要的途径之一。根据时代的变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也应该加强课堂与网络的整合。本文分析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应用网络的重要性,指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与网络整合的现状和不足,重点提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教学法的应用对策。 【关键词】高校 思想政治理论课 网络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5-0074-02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应用网络的重要性 (一)网络时代新变化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挑战
2l世纪,互联网以信息传播新媒体的身份出现,打破了传统媒体垄断信息资源的局面。一些西方发达国家以此为契机,向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灌输和渗透其价值观、意识形态。对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
从学生的角度看,网络在带给大学生新时代的行为理念和高效的学习方式的同时,对其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构成了威胁,这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提出更加严峻的挑战。为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应该将课堂内容与网络多加整合,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应用网络的必要性
1.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应用网络是教师教学理念变革的需要。思
想政治课堂教学中应用网络使教师由传统的主导者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指导者。教师必须不断吸纳新知识,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2.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应用网络是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需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应改变以往以学生单纯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理念,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应用于实践的机会,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亲身体验,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机。
3.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应用网络是加强师生交流的需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应用网络注重师生间、生生间的互动、交流与合作,强调师生对信息技术和资源的共享同用,重视学习的过程和学生的实践与体会。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应用的现状分析
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是近几年兴起的一个新的教学手段。它依托专业的网络教学平台,实现异地、同时、实时、互动教学和学习的新的教学模式,是教育信息化和网络化的总体趋势和目标。 很多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了网络教学平台,教师也通过qq、博客、e?鄄mail等与学生进行网络互动。但目前为数众多的思想政治理论网络课程的呈现方式主要还是通过文本和静态图像、ppt讲稿、主讲教师的讲课录像等几部分内容的简单组合,以网页的形式呈现给学生,缺乏教学活动的精心组织和指导。导致网络平台不被学生认同,应用率不高,其基本特征和独特优势难以充分发
挥。
传统教学和网络教学都有优点和不足。如能将二者结合起来,互相取长补短,优势互补,则可相得益彰。 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教学法的应用对策 (一)网络教学的主要方法
网络教学可以有效的延伸课堂教学的时间和空间,是今后应该大力发展的一种实践教学形式。方法有:
1.建立思想政治理论课专门的教学网页或网站。在教学网页上可以针对热点问题组织网上讨论、网上调查、咨询服务等。由学生自由点击进入,阅读内容、发表看法、提出观点。还可以建立网上教学网站,发布教学信息,与学生在课前和课后展开广泛交流和讨论,充实、丰富、深化课堂教学内容。
2.充分利用现有的bb平台等资源。blackboard电子教育平台是一套新式的、有效的网络教学辅助平台,它功能强大、高效。大部分高校都已具备,但真正高效率使用的不是很多。尤其是思想政治理论课,限于技术等方面的原因,利用效率远远达不到理想的效果。 3.给学生公布教师自己的私人qq号码、邮箱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不应只是教书,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引导和解惑。有些问题涉及学生的隐私,不便于在公共的网页、网站等交流,这样可以对问题较突出的学生深入指导。
(二)网络教学法的应用需要各部门的相互配合
1.需要网络技术相关部门的的合作。绝大多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
师都不具备过硬的计算机基础和网络技术,在网络实践教学中,这就网络技术相关的部门和人员的配合与合作,主要是给予技术上的支持和指导。这样才能保证网页、网站、bb平台等的顺利运行和高效使用。
2.需要学校相关部门制定并执行严格的网络文明管理制度。高校要制定和完善网络文明管理制度,让学生掌握网络道德行为规范,强化他们的网络道德意识和网络责任感,以此防范学生的网上不良行为。
3.需要全社会相关资源部门的合作。高校之外有很多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资源可以利用,例如国家、各省市、各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站、各级精品课资源、政府相关网站等,这就需要这些资源部门加强资源的相互链接和共享,形成全社会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 参考文献:
[1]王凤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环节创新初探,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年08期。
[2]王雅芹,石俊华,刘顺英.主渠道,新路子—论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模式创新,中国轻工教育,2012,1期。 [3]王永艳.网络:高校德育教育的新载体[eb/ol]。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