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生物农药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21-06-27 来源:意榕旅游网
生物农药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目前,我国仍是世界上生产和使用化学农药最多的国家之一,农作物防治病虫害仍以化学农药为主。生物农药的推广速度缓慢,其使用价值尚未得到高度重视,生物农药产业发展仍存在诸多制约因素。

一是产业发展缺少政策支持。生物农药产业在我国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世界上主要发达国家政府均已陆续公布了禁用或限用化学农药名单,并制定规划发展生物农药。每年新研制成功和登记注册的生物农药品种以4%的速度递增,到2015年生物农药占所有农药的份额将由现在的2%~3%增加到50%。我国虽然在《中国21世纪议程》中提出发展生物农药,农业部成立了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国家环保总局成立了有机农业食品发展中心,一些省市也已公布了在蔬菜瓜果上禁用的剧毒品、高毒化学农药名单,但还没有一个倡导和支持大力发展生物农药的中长期发展规划。

二是生物农药研发和生产基础薄弱。我国现有农药生产企业2000多家,其中生物农药生产企业约400家,但是规模较大的生物农药生产企业只有4~5家。生物农药生产企业一般存在规模较小、设备落后、资金短缺、研发能力薄弱、成本偏高等问题,造成了产品质量不稳定,商品剂型化程度低,与国外产品竞争中缺乏竞争力。

三是生物农药应用技术有待进一步完善。生物农药具有无毒副作用、不污染环境等优点,但与化学农药相比有一个明显的缺点,即施用后药效反应慢,而且稳定性也较差,特别是以活体微生物为有效成分的产品,生物活性下降很快,产品的质量保证期短。农民希望施用农药后药到虫除,而生物农药多数要在三四天后才能见到效果。因此,难以适应农业生产快速除虫的需要。

四是农民对生物农药认识不足。有关方面对生物农药的宣传力度不够,以使大部分农民不太了解。农民综合防治,保护环境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要求较低,科学使用生物农药的意识和技能有待增强。应用生物农药生产的农产品没有价格优势,农民缺少使用生物农药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为加速发展生物农药,提高我国农药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有关专家开出“良方”。 一是国家有关部门应该加强宏观调控力度,支持发展生物农药。国家应把生物农药作为产业重点发展。发展生物农药产业不光看它的经济效益,更要看它长远的社会和环境效益。同时,应该采用强制性手段,淘汰有害人体健康的高毒化学农药。在政策上向生物农药做出必要的倾斜。目前,由于一些小型农药生产企业为降低成本甚至不惜偷工减料,市场鱼龙混杂,导致许多国有骨干农药生产企业举步维艰,根本没有财力开发上档次、高效能的生物农药。这需要国家有关部门加大对生物农药开发的扶持力度。

二是重视产业战略布局,推动资源优势整合。战略布局包括生物农药品种结构布局和区域布局。在发展我国生物农药时,除了合理区域布局外,还应注意产品结构的多样化,朝多品种结构的方向发展。通过资源优势整合,在全国形成若干个既具有开发能力又能规模生产的大型生物农药企业,逐步形成多品种结构的生物农药产业发展格局。

三是坚持走产学研相结合之路,协调发展。在农药生产方面,产学研脱节的现象十分严重。一些科研机构和高校的成果未能实现产业化。原因是生产企业不肯“接盘”,宁愿自己搞研发。大部分生产企业研发力量薄弱,研发的项目与科研机构、高校的项目重复,造成各自为政、资源浪费。为此,国家有关部门应帮助建立起集生物农药产学研为一体的生物农药技术联合体和经济利益共同体,发挥协同作用,全面加速生物农药产业化进程。

四是加强宣传力度,提高农民认识,通过宣传,使农民能够自觉应用生物农药,拒绝使用高毒、高残留化学农药。生物农药也应 “强身健体”,进一步提高质量,解决见效慢等问题,通过技术进步降低价格水平,让广大农民能够真正用得起、用得好、愿意用生物农药,

从而使生物农药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

目前我国生物农药在整个农药产业中所占的份额还比较小,但生物农药所具有的开发周期短、安全、无毒副作用、不污染环境等特点决定了其部分替代化学农药的必然性。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