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基于新课程标准下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优化的实践研究

2023-08-31 来源:意榕旅游网
基于新课程标准下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优化的实践研究

发表时间:2019-12-16T15:51:13.720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9年12月4期 作者: 储艳

[导读] 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以课程标准为基础,根据孩子已经有的生活经验,在情境探索中内化并去解决数学中原理以及本质问题,增强孩子的体验。

储艳(江苏省南京市诚信小学 江苏 南京 211106)

摘要: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以课程标准为基础,根据孩子已经有的生活经验,在情境探索中内化并去解决数学中原理以及本质问题,增强孩子的体验。在研究过程中总结经验,探讨有效的策略,优化策略,提升孩子的思维能力。最终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培养孩子创新意识和应用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基于课标;数学生活;生活化;优化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9)12-261-02

随着新课标的改革,教师也越来越注重生活化教学,因此生活化教学得到了改善,但在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生活化教学只是赋予表面,孩子并没有获得生活数学化的体验。孩子不能把数学应用于生活,也不会用数学知识解释生活,最终导致孩子对于数学学习失去了兴趣。因此生活化的教学还需要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和完善。有学者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总结,要从生活化情景、生活化内容、生活化练习三个方面论述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有效策略;[1]

荷兰著名数学家弗赖登塔尔认为:“数学来源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应用于现实。数学教育应该是现实的数学教育,而且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差异性,数学教师的任务之一是帮助学生构造数学现实,并在此基础上发展他们的数学现实。”[2],也就是说数学教学以学生生活经验为基础,将教材内容进行合理优化,发展孩子的个性。 一、数学生活化教学在课标中的作用

数学课标指出:要重视孩子的体验,培养孩子的创新意识和应用能力,让不同孩子在数学中得到不同的发展,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生活化教学体现在课的导入部分,通过生活的应用归纳总结数学本质,促进孩子的思维能力发展。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发现数学规律,揭示数学本质。

1.生活融入情境:构建新旧知识的联系

小学数学课本内容分为:《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综合实践》四个方面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引入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学生对于新知识的学习要借助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生活场景图,通过熟悉的情境构建新旧知识之间的桥梁。学生仔细观察这些情境能简化思维,把抽象的知识点利用生活化的情境转化换为具体的问题,另外情境教学使得原来枯燥的内容有趣、生动。郑毓信教授认为,强调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是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特征,从认知的角度看,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显然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与掌握抽象的数学概念和知识,在这样的意义上,数学教学的‘生活化’就有很大的合理性。[3] 2.动手操作:增强孩子的体验性

常言道:“耳闻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让学生亲自动手,动脑,亲手操作,让抽象化的数学生动、形象,孩子经历把复杂的事物变得简单的过程。课堂中在孩子理解情境的基础上,有时候需要借助动手操作帮助孩子理解、归纳、猜想、验证数学知识点,使孩子体验、内化数学本质,加深孩子对数学概念的理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体会数学内涵,学会与同伴交流,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例如,在教授一年级《认识人民币》这节课,在学生熟悉的情景中认识了人民币,接着就是用操作活动探索元、角、分之间的关系。二年级《认识角》这课内容,笔者让孩子欣赏生活中的角,通过找身边的角,明确可以在一个面上找角,之后为了让孩子更深刻的体验角,笔者利用班级每个孩子都有一个柜子,通过观察拉柜子的操作,观察某一个面上的角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让孩子在一个面上抽象出角以及探索角的作用。再例如,在教授四年级《认识三角形》这节课开始,欣赏三角形之后,笔者设计了一个操作活动,进一步让学生感知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顶点、三个角,更进一步的突出“围成”这个词,增强孩子的体验性。在教授四年级《平均数》这节课中,带领孩子去做套圈比赛这项活动,让孩子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3.“提问”内化过程:促进学生思维力发展

我们要注重孩子在生活中的感悟就要创设问题情境,把问题放在最近发展区。[4] 在学习数学过程中,通过情境的引入,动手操作的感悟,接着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帮助孩子构建生活中数学知识的现象,最终让孩子自主地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数学现象。

例如,张齐华教师授课的《百分数的认识》,学生在争论过程中,张老师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一些生活用品上要用百分数表示?用分数表示不就可以了吗?”一个孩子,举了生活中的例子,说出了百分数便于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加深知识的理解,让孩子的思维能力得到提升。

再例如,周卫东授课《认识负数》这节课,周老师也是借助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理解负数的开始可以是0,接着用平均分的情境引入,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孩子比较、归纳总结出其它数也可以作为起点,最后把这些知识用数轴的方式帮助孩子思维抽象化、形象化,提升儿童的思维能力。

二、生活化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形式单一化

数学紧密联系生活能够激发孩子的兴趣和思维,教师在教学中用生活化的情境引入,但在课件制作方面就简化情节,学生感受不到生活的意境,另外在情节导入这部分,我们通常借助某一场景导入,学完这节课学生不能很好的联想到其它场景的情节。 2.教学内容过于生活化

在教学中教师常常用生活化的情境导入,内容也很生活化,因此常常会出现有些课很生活化,但缺少数学思想,孩子缺乏了思考,所以在什么时候应当用到生活化的教学,什么地方我们需要孩子安静思考探索,生活化教学要达到怎样的效果。 3.评价方式单一化

对于生活化教学我们已经对它在课程标准中的作用做了研究,并制定了一系列的方法去解决不同类型的课,但是对于高年级和低年级孩子他们是有差异性,另外在教学中我们往往忽略孩子个性发展,教学的评价方式单一化。 三、生活化教学的实践思考

生活化教学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应用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以及培养孩子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通过实践研究我也总结出来一些经验:

1.丰富教学手段,优化教学

我们教师要善于挖掘课本情境中的内容,通过导入有趣的动画、做游戏等形式激发低年级孩子的兴趣,还可以带领高年级孩子开展有趣的实践活动。

我们教师要善于总结,什么情况下我们要运用生活化的教学,应该把它放在哪个地方,它实现了怎样的效果。另一方面,要把教学情境有效的与信息技术等其它学科相结合,帮助孩子更好的体验数学。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优化孩子的思维,提升孩子的思维品质,在学生有了数学生活化的意识,我们教师要趁热打铁,让孩子用这节课和这章内容去创作和实践。 2.组织实践活动,提升孩子的应用性

在学完《认识人民币》这节课,我们学校组织了“为纪念你的微笑,大型义卖活动”,我给孩子布置任务,让孩子在买卖图书过程中,体验了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性。在学完《运动与变化》这节课,孩子能够运用数学知识分析自己身体的变化,这就是数学生活化的内在体现。

3.尊重孩子的差异,注重个性的发展

面对这上述问题,对个体差异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遵循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挖掘孩子认为感兴趣的个性化情景教学,发挥个性的特征。

在二年级学习《认识方向》这节课,我们班一位后进生怎么也学不会,但是他对银杏湖乐园特别熟悉,每天我都会带着孩子认识银杏湖的地图,后来孩子主动找我来认识地图,能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我也很欣慰。

下图是我们班孩子在学习《认识方向》这节课后,我布置的课外作业——自己设计的地图。

其中最后一幅图是我们班一位对游戏很感兴趣的孩子绘画的,他在图中加入了方向,使得整个路径图更清晰,这使我也有了一些思考,要遵循孩子的内心发展,积极地引导孩子,相信孩子会在他擅长的领域发展,这也是我们教育的需要。

作为一名教师,我要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我常常思考:什么样的教学方式才是好的、适合学生的,我将通过反思结合课改的要求探索出符合自己班级孩子的教学模式,最大限度的挖掘孩子的潜能,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谢晓莉.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研究[J].学周刊,2017(1):52-53.

[2]李斐真.试论弗莱登塔尔的数学教育思想及其启示[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2(4). [3]郑毓信.简论数学课程改革的活动化,个性化,生活化取向[J].教育研究,2003,24(6). [4]李计贞.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研究[J].学周刊.2012(3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